门诊时间:早8:00-晚17:30
脑性瘫痪这一综合征由英国医生于1841年发现。1888年一次应用脑性瘫痪这一词。“脑性瘫痪”一词的使用仅仅有百年历史,但对此病的描述却由来已久。它的定义也是随着对此病的不断认识而逐渐统一的。
由于胚胎形成缺陷,或者妊娠到分娩、出生后一岁以内的某种因素损害了未成熟的脑组织,导致运动障碍的器质性病变,也就是指脑在生长发育完成以前由于受到某种侵害、损伤而造成的性的异常姿势及运动异常。这种姿势和运动的异常是随着患儿的生长发育不断变化的。>>>看不懂?直接咨询在线医生!
脑性瘫痪概念的核心内容为三个要素,即发育时期、非进行性和性,被称为脑性瘫痪的三要素。此外,脑性瘫痪还有两个条件,即运动发育迟缓和异常姿势反射与异常运动模式。
运动发育迟缓:脑性瘫痪儿童的运动能力低于同年龄正常儿童,运动自我控制能力差。障碍轻的只是手、脚动作稍显得不灵活或笨拙;严重的则双手不会抓握东西,竖头困难,不会翻身,不会坐起,不会爬,不会站立,不会行走,不会正常地咀嚼和吞咽等。
异常姿势:脑性瘫痪儿童身体的各种姿势异常,稳定性差,在运动或静止时姿势别扭,左右两侧不对称,双拳紧握,双上肢内旋、外展,双下肢内收、交叉,越紧张越严重。
脑性瘫痪的直接原因是脑损伤和脑发育缺陷。脑瘫患儿中大约有50%是早产儿。脑性瘫痪的病因简单的可分为家族因素、母体因素、分娩因素及新生儿期因素。
脑性瘫痪的临床症状表现差别很大,准确地进行临床分类对于统一临床诊断、评价和制订适宜的训练计划有着重要的意义。据临床特点,参考1956年美国脑性瘫痪学会(AACP)分类方法修订,可将小儿脑性瘫痪分为八型:痉挛型、手足徐动型、强直型、共济失调型、震颤型、肌张力低下型、混合型、无法分类型。按瘫痪部位又分为:单瘫型、截瘫型、偏瘫型、双瘫型、三肢瘫型、四肢瘫型、双重性偏瘫型等。
医生提醒:看脑瘫要到专业的医院接受科学的治疗,才能对孩子的健康有保障。
“多学科联合干预+中西结合+康复训练”——为脑瘫患儿健康保驾护航
目前,小儿脑瘫的发病逐年增高,重症脑瘫的比例有增多趋势,孩子一旦患上脑瘫,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就可能留下终生残疾的遗憾。所以,对于小儿脑瘫必须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多学科联合干预+中西结合+康复训练”将中医康复治疗和西医脑中西结合方法、畸形矫正方法相结合,全面恢复患儿大脑功能、肢体功能和语言功能,使患儿的症状得到全方位改善。
脑瘫康复治疗要做到行之,首先就要在时间上做到早发现,在患儿病情得到确诊之后的一时间就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干预,接受系统的康复训练(如早期开展持久的纠正异常姿势和肢体的功能训练等),则可以改善患者肌张力过高、姿势异常等情况,对患儿恢复生活自理和接受教育,回归正常生活有很大的帮助。>>>点击了解医师坐诊时间,预约医师
温馨提示:由于脑瘫的症状复杂,所以建议广大家长朋友在平时要多注意观察孩子的日常生理活动,一旦发现孩子有异常的举动,比如运动不灵活,发呆的情况,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进行下检查。